新民特写国歌嘹亮、软糯沪语、经典老歌、琴声悠扬、街头叫卖……百代小楼的声音究竟是哪一种?
新民特写国歌嘹亮、软糯沪语、经典老歌、琴声悠扬、街头叫卖……百代小楼的声音究竟是哪一种?提到徐家汇源景区里的砖红色百代小楼,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灌制吧?不过,在这座音乐艺术的宝库、声音记忆的殿堂里,国歌嘹亮并不是这里唯一的特质。昨天下午,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对百代小楼和音乐史感兴趣的市民跟着电台的沪语主持人和上海滑稽剧团演员走进这里,在软糯的沪语讲解声中,感受经典老歌Bsports体育、琴声悠扬、街头叫卖等各种充满历史感的声音。在这些不同特质的声音中,参观者们难以取舍谁是最经典、最优美、最好听的,但它们,都是最上海的声音。
正如这场“老唱片里的上海声音·艺术对谈沙龙”所说,人类记录声音的历史不过100余年。自唱片发明,一切转瞬即逝的声音才能被记录、复制、传播。百代小楼正是中国首家唱片制造厂诞生地,中国唱片生产的历史在此开启,百代公司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规模最大的唱片企业,灌录发行的唱片涵盖戏曲、电影插曲、流行歌曲等众多领域,深受乐迷喜爱。在沙龙正式开始前的沪语导览环节,上海广播节目主持人司徒纯纯和上海滑稽剧团演员阮继凯用上海话导览,带领参观者们一一探究百代小楼里的各种声音。
有别于人们印象中留声机的外型,由生在1877年发明的第一代GEM蜡筒手摇留声机有一个像喇叭一样的出声筒——在百代小楼里,“年龄”已经达到119岁的蜡筒手摇留声机难得一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此基础上,德国发明家埃米尔·贝利纳进行改良,用平面圆盘形的唱片代替了大圆筒,发明了唱盘式留声机。在第一代蜡筒手摇留声机旁边,工作人员还难得地打开了一台美国制造的维克多品牌箱式唱机,经过好一番手摇发动后,人们欣喜地听到了老唱片里传来吕瑞英演唱的越剧,历史的声音在今天再次回响。同时,旁边的墙壁上还有一张名为《洋笑》的唱片,这是19世纪末法国人乐浜生(ansat)在南洋桥(今上海南路方浜路一带)设摊所播放的唱片,靠着“10文钱听一次”的滑稽内容,乐浜生得以发家致富,于1908年创立“柏德洋行”,成为法国百代公司(Pathé Frères)的在华代理商。
当然,百代小楼里的经典好声音还远不止于此。从母版唱片中传出的《义勇军进行曲》首个演唱版,“抱线周年特展”中在电钢琴中自动播放的贺老名曲,扫码即可聆听的由美国歌手Frankie Laine翻唱的中国第一首走向世界的流行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每一种声音,都蕴含着力量与感动,都是这场徐家汇源景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活动”带给人们的关于声音的美好记忆。